林学院师生同舟,抗震救灾共渡难关

                                2013年04月28日 10:58 作者:饶远林、刘小辉         审稿:       来源:林学院 点击数:

    距离4月20日雅安地震已经过去了7天,在这余震不断、灾情险峻的七天里,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全体师生积极组织抗震自救,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目前学院留校师生都已得到妥善安置,抗震救灾工作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活动逐步恢复。


第一时间组织疏散,保证学生人身安全


    4月20日早上8:02,在地震发生第一刻,学院领导老师分别前往学生的各个住宿区,第一时间组织学生离开宿舍和教学楼,统一聚集到操场等空旷安全地带,并安抚好学生的情绪,避免出现意外。在8:20左右林学院青年先锋队的同学就将林学院的院旗插在了5舍前的空地里,作为学院学生临时召集点。早上9:10在通信瘫痪的时间里,学生辅导员饶远林骑着电动车来分别到了三个住宿部学院集中住宿的楼栋下召集学生,并将打印好的学院标识贴出作为学生集中的临时安置点;早上9:30在逸夫楼前党总支郭东力和何云书记组织召开了学院主要学生干部第一次会议;下午4:30在1教109学院召开了全院班主任及系室主任会议,学院领导强调了当前的主要工作是全院教师要深入学生,安抚同学,与小班同学在一起,保证学生人身安全,避免余震出现后次生灾害的影响。


根据应急方案,迅速展开临时安置


    4月20日在确认学院师生安全撤离楼房后,为了避免余震影响和烈日下中暑,学院韩庆龙和饶远林老师11:00左右就到来到康藏路生产资料市场购置了4张8米*35米的大棚布,并立即组织学生在操场集中搭建简易帐篷,为同学提供集中避震和休息的场所;学院张健和李贤伟两位院长则及时到新区农场查看了林学院木材科学与工程实验车间和新区实验大棚,摸清可供临时安置同学的场所,并针对住在新校区的大三大四学生,与农场相关负责人和大棚使用老师沟通联系,为同学们整理提供了3、4和8号实验大棚作为临时避难场所。同时,林学院还在第一教学楼109教室成立了学院抗震救灾临时指挥点,对全院抗震自救工作进行统筹部署和具体落实;在学生聚集地设置了抗震救灾服务点,安排辅导老师和学生干部值班,随时准备为同学们排忧解难。


老师学生寸步不离,自救工作有序开展


    在确保了学生安全和稳定情绪之后,积极响应学校抗震救灾统一部署,及时传达工作指示,落实工作安排。地震以来,林学院学生在老区的帐篷和新区农场大棚等集中安置点生活作息,学院领导、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始终和学生保持联系,相伴左右。林学2012级1、2班班主任郝建锋老师地震后第一时间组织同学搭建避震帐篷,连续几日和学生吃、住在一起。艺术设计12级2班班主任文正军老师在20号上午,第一时间为班级同学买来了彩条布,为班级同学搭建临时避震点。研究生导师朱天辉、刘应高、李贤伟、胡庭兴等则把自己所带的研究生分别集中在一起避震。辅导员陈海霞老师和同学一起住在8号实验大棚里,做好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身怀六甲,五月中旬即将临产的团总支谢徽老师,挺着大肚子依然在服务点安排指挥学生有条不紊的领取矿泉水。党总支副书记何云老师无暇照顾重病的妻子,带领辅导员深入学生中,了解动态,安抚情绪,全程坚守在学院抗震指挥部,4月22日晚,得知学院有20余名男生放松警惕私自回到位于20舍和22舍五六楼的学生宿舍后,何云带领学生工作同志挨个寝室动员、劝说。郭东力书记从20日地震发生到26日学校恢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这段时间里,无时无刻不为学生的安危着想,一直与同学在一起,晚上累了、困了就在林学院服务点的帐篷里稍事休息;学院辅导员老师们也是已经不知道多少次忘记了吃饭,为了同学们的安全和生活奔波劳碌,每次都在片刻的闲暇之时才猛然惊觉自己已是饥肠辘辘;林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各小班班长支书和木材科学与工程系学生党支部的党员同志在地震中积极发扬学生干部和党员的先锋带动作用,积极加入到服务同学的志愿队伍中,为大家搭设帐篷、搬运物资、值班守夜,为学院的抗震自救贡献力量。


构建抗震救灾组织系统,妥善解决留校学生生活起居


    学院着力解决留校学生避灾安置问题。构建了由学院领导指挥,辅导员老师管理和学生干部具体实施的系统的组织体系,其中负责领导4人,辅导员老师4人,学生干部及志愿服务队伍50余人。留校学生集中安置在老区操场帐篷内,对每个小班设置了留校学生负责人,对每顶帐篷进行编号管理,并为学生提供了饮水、食品、电源灯等一系列生活服务,同时在聚集地操场就近设置“抗震救灾林学院指挥部”,随时留心同学们生活状况,服务于学生的生活点滴。4月22日下午,林学院留校学生465人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学生信息掌握全面。学院尽可能地为同学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并开展一系列的自救活动和志愿服务,在地震阴云之下,师生同舟,众志成城,共度难关。
不惧余震,迅速摸底教学资源受损情况保障师生安全
    4月20日,下午3点张健、李贤伟两位院领导带领各系室负责人,对地震受损相对严重的七教林学楼的房屋受损情况进行了摸底排查,对受损严重的地方要求设立警告标识,严禁师生进入;对倾倒的实验设施和设备进行扶正;对倒掉和摔碎的实验药品和实验器皿进行整理,以免有毒有害物品的泄漏产生不良影响;对农场木材科学实验车间的房屋进行检查,清除地震造成的部分危险悬挂物。


发挥专业优势,为灾区灾后重建工作献计献策


    4月23日,冒着余震的危险,学院在抗震救灾指挥分部办公室召开专题研讨会。讨论身处灾区的林学院如何为抗震救灾及尽快实现灾后重建献计献策?专家们根据先前对灾区状况的调查和掌握,参考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的经验和教训,结合专业特色,对灾区生态恢复、特色产业培育及村园重建技术集成与示范农业灾后重建设计了如下思路:1、地震灾区受损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2、地震灾区受损林木资源(含经济林木、珍稀树木、三木药材及林木资源)评估;3、灾区特色经济林产业培育(含三木药材、核桃、花椒);4、芦山县根雕产业受损评估及木文化产业培育;5、村园重建与乡村旅游产业培育等五项。


急学生所需,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逐步恢复


    7.0级地震以来,针对不少同学对不时出现的余震感到担心和害怕,为了缓解同学们的忧虑和可能出现的焦虑不安、无助感强烈等心理症状,24日晚8:00—10:00陈海霞老师在艺术设计12级3班的帐篷中为同学进行了一场团体心理辅导。23日晚,根据地震余震影响逐步减弱的情况,学院领导召集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讨论,对因为地震而中断的4月20日进行的毕业论文开题答辩进行恢复,学院想尽一切办法,制订补救措施,减少地震灾害对正常教学活动的影响,25日由6名专业教师组成的答辩组为2010级17名学生进行了毕业论文开题答辩。26日下午,林学院6位研究经济林、水土保持、森林生态、木材科学等方面的专业教师与40多名同学坐在一起,探讨起了“灾区生态恢复与专业学习”问题。“灾后重建我们的专业有多大用武之地?”“除了帮助自己,你觉得你还能在帮助灾区恢复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上做些什么?”等主题引起了同学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接下来,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学院将陆续开展“专业学习及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生本科生学习交流会”“大学生安全教育”等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大家在此期间学习、生活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