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更高峰前进 我校科技工作者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0年09月12日 14:24 作者:         审稿:zzb2020       来源:宣传统战部 点击数:

 

 

9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就“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听取意见,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期我国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与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发我校科技工作者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好会议精神,从自身做起,从岗位出发,全身心投入学校“双一流”建设,将“川农大精神”化作前行的不竭动力,切实肩负起历史责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当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发挥高校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时,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筹)主任陈学伟感触良多。“粮为天下安。只有农业科学不断进步不断创新,在关键领域不再受制于人,国家的粮食安全才能得以确实保障。而这,正是我们实验室需要担负起的时代责任。”作为西南地区申报的第一个作物学学科、第一个农业领域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我校国重实验室正在为解决西南作物基因资源质量提升、防控病虫害的新型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推动作物资源保存到基因专利保护等关键问题而不懈奋斗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这也正是我校科技工作的奋斗目标。”科技处处长曾维忠说道。近年来,在以“双支计划”为代表的一系列激励政策下,学校已取得学术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全面提升、科技项目经费持续增长、SCI论文“井喷式”爆发等突出成绩,但也存在标志性成果不够多、科研尖端不够高、基础研究不够强等问题。面对“十四五”时期的新要求,唯有进一步做到“顶天立地”,坚定不移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坚决破除“四唯”,方能激发释放更大创新潜能,保障学校在攀登科学高峰的新一轮征途上不掉队。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需求输送农业科技人才和成果,都是川农大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田孟良介绍道。从西部大开发到脱贫攻坚,从乡村振兴到成渝双城经济圈,川农大都始终坚守“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不断通过培养更多新型农业人才、持续提供优质科技服务、一地一策助力脱贫攻坚等行动,着力补齐四川农业科技短板,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为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贡献川农力量。

“不论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还是促进社会民生改善,食品加工与安全都大有可为。”在四川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我校食品加工与安全研究所所长秦文眼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一针“强心剂”,“食品加工与安全研究所全体师生将不畏一切困难,坚定弘扬传承‘川农大精神’,始终站在生产和科研第一线,在食品风险评估、食品毒理研究、农药生物降解等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领域上,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在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郭凌看来,“四个面向”明确了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吹响了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号角,体现出对科技工作者的深切关怀。“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我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把学术理想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强农兴农伟大使命相结合,继续扎根乡村地区,将旅游研究的知识智慧运用于解决乡村相对贫困、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居民福祉的实践探索,做在旅游研究领域讲述中国乡村故事的‘说书人’,做把旅游研究论文写在乡村土地的‘行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