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党建引擎,高质量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2022年11月07日 21:55 作者:组织部         审稿:周海波       来源:组织部 点击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年来,四川农业大学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为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高质量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坚持党建领航,强化乡村人才振兴的政治保障

突出党委统筹谋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强农兴农办学使命。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四同”,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统筹、各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谋划、示范引领,校党委坚持每半年听取1次乡村振兴工作专题汇报。出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2020-2025年)》,实施三大计划,抓好四大工程,健全五大机制。印发《关于服务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专项行动方案(2022-2025)》,系统谋划四个一行动目标、十大重点任务,每年投入经费1000万,支持天府粮仓建设。

健全组织协调机构。统筹协调工作力量、规划实施、推动落实,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整合全校乡村振兴力量,成立乡村振兴学院;面向成渝地区战略需求,与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等共建成渝乡村振兴学院;与天府新区成立了四川天府新区乡村振兴研究院。共建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等产学研融合发展平台,不断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条件保障,构建乡村振兴服务新模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间,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创新发展。

夯实基层战斗堡垒。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校党委致力于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高水平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注重沿着科研平台、实验基地等设置党组织,在眉山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团队等科研生产一线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充分发挥园艺、农学、畜牧等学科的人才和科研优势及社会服务特色,探索构建了“平台+双党课的党建模式,形成了学校+政府部门+乡村三方联动乡村振兴服务模式,提升了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质效。

二、坚持引育用并举,强化乡村人才振兴的源头保障

优化引才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制定“十四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确定“1515人才工程建设目标,印发《关于新时代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意见》《人才引育激励十二条举措》等人才支持政策,充分利用青年学者论坛等平台,采取一对一精准对接方式,大力吸引各类人才来校干事创业,为高质量服务乡村人才振兴聚集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通过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引进发展潜力大的高层次人才74人,从国内外知名高校延揽集聚240余名高层次人才。

深化人才培育。围绕推动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悉心育才,充分发挥省部级以上等重大人才计划项目杠杆作用,持续实施校本级4大支持计划,每年投入近亿元支持培育创新团队和各层次人才,通过择优选拔、分类培养、目标考核和动态管理,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建立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近5年,新增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0人次,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部省级人才118人次,新增国家自科基金创新群体等部省级以上创新团队25个。

强化人才使用。面向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和重大需求,精心用才。按要求足额选派综合素质优秀的党员到一线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并以此作为培养后备干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累计选派100余名干部赴广安、巴中、雅安、凉山等市州10余个县(区)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地方政府共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1个,新(续)建专家大院48个、科技小院12个,与企业共建博士工作站65个,建立示范基地300余个。每年依托天府新区产研院、秦巴分院等平台,实施揭榜挂帅项目,推广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20余项,形成了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多方协同的乡村振兴服务新模式,引导专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三、聚焦知农爱农,强化乡村人才振兴的活力保障

调整构建学科专业新布局。将优化学科定位作为学校重大工程抓实,为解决乡村振兴中的综合性、系统性难题提供智力支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需要,适时开展学科结构调整,新增智慧农业等6个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农科专业、作物机械装备及其智能化等服务三农4个二级方向,获批全省首个兽医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作物学和畜牧学双核驱动,高峰、高原、基础、培育学科四维支撑的学科建设格局,促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衔接。推动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与生态学、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学等7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

探索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牢固树立德育优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着力培养有“三农”情怀、有健全人格、有国际视野、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加快构建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高地。建立以国家需要、产业需求、行业应用为导向的农业人才培育机制,每年投入5000万元实施学科建设支持计划、2000万元实施专业建设支持计划,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着力培育教学名师。每年录取涉农专业新生超40%,面向民族地区招收藏、彝双语学生,开设定向班。3次修订培养方案,构建起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题教育+校本文化教育教育体系。组织2.4万名学生组建1600余支实践团队,投入100余万元打造800多支特色实践团队,启动乡村振兴实践先锋计划,引导广大学生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持续构建人才培训新体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不断推动现代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加快培养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与农村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圆满完成了“全省优秀农民工村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农业职业经理人品牌创建培训”等,形成了一系列新型农业服务品牌项目。累计开展各类涉农人才教育培训班500余期,培训5.4万余人,现场培训和技术指导2.5万余人次。为乡村振兴战略及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川农业大学: 建强党建引擎,高质量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 四川党建网 (scdj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