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命科学学院以党建为引擎,创新构建“党建+”融合模式,成立“油茶科创先锋党支部”,打造党建引领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推动党的建设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同频共振,为培育高水平农业生物学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党建+科技兴农:构建产学研融合新范式
学院充分发挥生物学学科优势,依托油茶科研团队成立特色党支部,创新“党建领航-科技攻关-产业赋能”三位一体工作机制。聚焦油茶种质资源创新、智慧栽培技术研发等关键领域,形成“基础研究-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完整创新链。作为四川省科技下乡万里行天府森林粮库(油茶)科技服务团核心团队,支部成员年均参与基础社会服务32天,足迹遍布全省油茶主产区,累计推广自主选育的4个省级良种逾10万亩,形成国家发明专利5项、高水平论文50余篇的科研矩阵。

支部成员联合雅安市林业局指导名山区油茶种植
党建+耕读教育:厚植三农情怀育人模式
以课程思政改革为抓手,构建“理论浸润+劳动淬炼+价值塑造”的耕读教育体系。创新开设“田间思政课”,组织百余名入党积极分子深入学校教学科研园区(农场)基地开展沉浸式实践。通过油茶栽培、西瓜育苗等农事操作,将《农学概论》知识图谱转化为劳动教育实践场景。2024级生物科学专业贾琳在参与油茶控根栽培后深有感触:“田间管理中的每道工序都凝结着科研智慧,真切体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深刻内涵。”

支部联合学院党校开展入党积极分子“耕读研学”实践教育
党建+科普实践:拓展社会服务新维度
构建“农业生产+科普教育+志愿服务”立体化实践体系,支部成立以来与学院学生会体育部联合开展油茶春季管理研学活动,在支部教师党员带领下,同学们深入参与油茶管理全过程,将所学知识融入生产一线。支部也与档案馆“蜀韵科绿志愿服务先锋队”联动开展“青春践行五四精神,助力科技兴农发展”志愿活动,结合生产场景,向志愿者同学普及学校创新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关键模式、油茶控根栽培应用模式、体验传统耕作、学习农业生产传统与创新知识,让参与者在传统耕作与现代科技的交融中深化农业认知。

支部联合学院学生会体育部联合开展油茶春季管理研学活动

支部与“蜀韵科绿志愿服务先锋队”联动开展志愿活动
油茶科创先锋党支部书记陈涛表示,支部未来将持续深化“党建+”融合机制,把组织优势转化为育人和发展优势,实施“双带头人”培育,推动“一团队一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