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深化巡视整改为抓手,积极实施“领航、铸魂、强基、锻造、清风、同心”六大工程,系统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实施“领航工程”,把牢办学政治方向。认真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出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方案,切实推动党的政治建设30条终端见效。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并建立长效机制,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一体化抓好“四史”学习教育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党委始终统揽全局,认真落实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要求,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党管意识形态,领导改革发展,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指引“双一流”建设的“纲”和“魂”。推动首轮“双一流”建设完成预期目标任务,明晰奋进“十四五”的战略路径。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修订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规范“三重一大”决策范围和程序。持之以恒推进制度建设,5次开展制度“废改立”,涉及到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各方面全链条,健全决策机制,形成了师生参与、专家咨询、调研论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工作格局,构建了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山清水秀”良好生态,该成果入选全省教育综改优秀项目和全省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实施“铸魂工程”,提升思想建设实效。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党组织生活等形式,建立以上率下、上下联动的理论学习体系,构建了中心组带头学、党员干部跟进学、集中研讨深入学、专家辅导系统学的经常性学习机制。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要求,校班子成员带头讲授“大国三农”、定期给学生讲党课、上思政课,给教职工作思想政治理论和形势政策辅导报告,分层分类系统学习。建立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定期分析研判师生思想政治状况,做到队伍有人管、阵地有人守、工作有人抓、舆情有人察。充分挖掘校史文化资源,把丰富的校本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编写出版《川农大红色档案》,把江姐等英烈事迹融入课堂教学中,打造了综艺晚会《百年川农》、原创话剧《顽石》、舞台剧《王右木》、音乐舞蹈史诗《百年辉煌》等一批具有学校特色的原创文艺作品,讲好了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有力强化了红色基因的教育功能,获批全省“三全育人”改革试点校。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制定加强思政课30条举措,致力培养具有“知农爱农情怀、强农兴农使命”的时代新人。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及相关文件10余个,创新构建了四位一体的思政实践教学模式。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开展全校范围内的课程思政元素设计,入选首批国家级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建成并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0门、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和专业各1个。成立教师工作部,制订《师德师风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实施“模范标兵示范工程”,引导教师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树师表、铸师魂,在人才引进、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环节严把政治关、师德关,近年涌现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先进典型。
实施强基工程,推动基层组织全面过硬。遵循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标落实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突出抓标准、抓质量、抓示范、抓引领,完善上下贯通和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建立起“四位一体”组织体系,深化“对标争先”建设、实施党建“三个百万”工程、“四大品牌”计划,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并实施后位约谈。采取分组“一对一”个别谈话、集中座谈等方式,开展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等调研10余次。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实现基层党组织有形有效全覆盖,形成“永不取消的支部”。把党支部书记作为培养锻炼中青年干部和骨干人才的重要平台,实现了“双带头人”教工党支部书记100%覆盖。开展“细胞强健”行动,严把党员发展标准关、质量关、程序关,加强在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吸引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学伟等一批海外归国人才加入中国共产党。每年投入20万元,实施10个以项目为抓手、以品牌为导向的“书记创新项目计划”。以既有的全国高校“双带头人”工作室、党建样板支部为示范,深入实施“对标争先”计划,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全面创优全面提升,先后创建了两批20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通过宣传报道、会议交流等方式推广“特色支部创建”的引领示范作用。近年来,学校党委获评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单位,先后入选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各1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2人。获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和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各1个,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单位各2个。
实施“锻造工程”,提高干部治理能力。把“好干部”20字标准落到实处,鲜明重能力、重实干、重业绩、重认可的导向,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具备领导一流农大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将政治立场、立德树人表现作为人才聘用考核的首要标准,引导教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提升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能力,紧扣事业发展需要建强班子。自觉把选人用人放到学校中心工作思考谋划,不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注重从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关键时刻、重大问题、重大利益以及对待名利得失等方面考察干部,注重使用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干部,从教学科研、脱贫攻坚一线中提任处级干部40余名。实施干部任期制度,加大干部培训调训、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的力度,严格日常管理,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中,推动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持续提升。5年来,中层干部“好”的测评率平均达90.9%。实施处级领导班子年终考核,建立起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相促进的考核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施清风工程,健全廉政监督体系。抓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压紧压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每年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析研判会,健全政治生态和廉政风险定期研判机制,形成了党风纯、作风正、校风优、教风严、学风实的良好局面。在省属高校中首批完成派驻纪检监察组改革,在教学科研单位设立纪委,优化基层纪委书记或纪检委员配置。深化巡视整改和校内巡察工作,以自我革命的决心抓好省委巡视整改。3次修订《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压实责任链条、完善责任体系。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在三校区图书馆专设“廉政文化书架”,每两年举办一次校园廉政文化作品征集廉洁教育系列活动。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出台《容错免责实施办法(试行)》和《谈话函询工作办法》,为敢于担当者保驾护航,给想干事创业的干部撑腰打气。聚焦国资、基建、采购、财务、选人、招生等重点领域加强监督检查,推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构建全面、多维、立体监督体系。
实施“同心工程”,强化统战群团建设。贯彻落实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单独组建党委统战部,修订《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统一战线工作的实施意见》,构建起了统战工作的“四梁八柱”。建立健全党员校领导联系党外代表人士、双月座谈会等制度,每年编印统战工作专题学习资料4期,召开双月座谈会4次。将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任用作为重要政治责任,积极推荐党外代表人士外出挂职,发挥其在参政议政以及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深化统战“同心”品牌建设,把统一战线所长与中心工作所需结合起来,提高民主党派、党外代表人士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能力。组成粮油、畜牧等7个专家组,携50余个项目投身“同心三农”科技和社会服务,推广小麦、玉米、樱桃等新品种和新技术上百万亩。
新闻链接:http://edu.sc.gov.cn/scedu/c100499/2021/11/23/8d2dfef8db324f79a5a755b4c779e7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