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校领导纷纷走进形势与政策课堂,为本科生讲授《大国三农》系列专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道思想深邃、内容丰富的思政大餐。
校党委书记庄天慧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为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党中央和国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各项部署要求,用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图文并茂的案例分析和生动感人的川农事迹,做了全面深刻的讲述。
庄天慧指出,川农大作为党领导下的百年农业院校,正毫不动摇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力求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对全国青年学子提出殷殷期盼:“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广大青年大学生指明了人生方向。庄天慧结合众多川农人服务农业农村发展、聚焦农科农技创新的生动事例,鼓励同学们要传承和弘扬好“川农大精神”,树立起兴农报国的远大理想,为兴农富农强农奋斗到底。要实学实干,练就过硬本领,瞄准系列“卡脖子”难题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要胸怀大志、服务“三农”,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书写无愧于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校长吴德以《种业创新与农业变革》为题,为同学们带来精彩一课。他分别从中国主粮种植史、中国吃肉简史两个方面讲述了中国农业的变革历史,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分析了中国农业发展现状。
吴德带领大家探索种业的奥秘。他指出,遗传密码决定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动植物的表型。生物多样性资源是发展种业的基石。他带领大家展望种业的未来。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品种创新的核心任务,发挥好常规育种优势,用好生物育种技术,加快培育高产高效、绿色优质、节水节饲等多功能、多样化的优良品种,满足农业良种化要求。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高校和科研单位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吴德强调,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也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发展生物育种是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产量、缓解人口剧增与土地锐减之间矛盾的根本途径。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是新时代赋予我们农业人的历史使命。
党委副书记张强以《农业和农耕文化》为题,从探寻农业起源入手,解析了农耕文化,希望同学们成为知农爱农、兴农强农的新川农人。
副校长陈代文以《未来农业与人类健康》为题,指出农业与人类健康相辅相成,相互关联。未来农业的出路在于政策,在于科技,在于人才。
副校长刘登才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担当》为题,希望大家高度重视节约粮食,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担负起粮食绿色生产的使命。
副校长朱占元以《从农业“芯片”到“卡脖子难题”——打好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动仗》为题,鼓励大家用所学服务“三农”。
副校长李明洲以《树立科学世界观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为题,希望大家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各国文明差异,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副校长卢艳丽以《生态文明与生命共同体》为题,从科研视角为同学们解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
听了校领导的讲授,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备受鼓舞。理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21级1班的苏格英俊说:“庄书记在课上提到了我们学校许多为农业农村做出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们,他们的精神指引着我们川农学子前行。我们会秉持对农业、乡村的热爱,弘扬‘川农大精神’,树立兴农报国的远大理想,用我们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一名对乡村振兴有系统理解的‘指挥员’,在一线具有较强执行力的‘连排长’,能扑在农村引领产业的‘企业家’,能扎根农村会经营懂技术的‘战斗员’。”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2021级1班刘思成说:“吴校长在课上讲到种质资源已经成为重要战略资源,关系国家主权和安全,提醒我们作为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的学生,应该了解农业,关注农业,结合学校特色,将所学与农业结合,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
据悉,校领导为大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落实高校“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国三农》系列专题是我校打造的形势与政策精品课程,旨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该课程已进行同步录制,将制作成慕课,方便更多同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