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00后作为“网生一代”、“网络原住民”,让高校党建思政工作面临现实困境:学生想的猜不到、说的听不懂、转的截不住、做的管不了。再加上网络自由化、传播移动化、思想多元化环境,高校党建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难度和挑战。
因此,支部紧密结合全媒体时代特点和工作对象成长规律,创新实施“‘六微六阵地’工作法”:拍摄微视频、鼓励微思考、推进微分享、打造微矩阵、开展微学习、做好微践行,巩固拓展新时代立德树人思想引领阵地。
支部现有党员23人,工作职能特点是面对“95”后年轻的研究生党员开展工作。
一、基本内涵
主要目标。运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和形式,构建“六微六阵地”党建育人新格局、打造新媒体党建育人新模式、激发学生党员学习新活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帮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实现党建工作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
工作思路。聚焦全员、全程、全息、全效媒体快速发展的格局,把严肃的党建工作、抽象的党建理论、枯燥的说教方法,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新媒体手段,通过鲜活的“微视频”“微思考”“微分享”“微矩阵”“微学习”“微践行”工作环节,对学生党员进行全场景、全时段、全方位的“兰芷式”熏陶,在学生所喜欢的新媒体场域中重新打造党建新媒体教育“圈层”。
二、主要做法
(一)拍摄微视频——占领思想引领新媒体阵地
线上微党课、微团课构筑思想引领新阵地。组织力量拍摄“微视频”用作党建思政教育教材。开展线上微党课活动,先后拍摄制作《川农大战疫微党课》(6集)、《川农大精神故事微团课》(4集)、《风景园林修仙录》宣传片等微视频,成为支部利用新媒体加强党建思政工作的有效素材。
(二)鼓励微思考——加固思想引领新媒体阵地
线上线下结合,在微信公众号开设讨论专栏、建立微思考社群、做好微思考交流。根据主题“微党课”,多次组织党员开展党课思考,鼓励学生在“微思考”专栏上发表观后思、观后想、观后感。通过QQ、微信群开设党员学习微社群,营造指尖上的“头脑风暴”促进思考和交流深度,在微社群中开展“聚焦两会、辩之有道”等活动10余次,一年来千余人次参与网络社群活动,引发同学对党课学习展开深入思考。
(三)推进微分享——拓展思想引领新媒体阵地
点滴蓄力,学生通过个人社交媒体分享学习和思考成果,汇聚出思想成长的磅礴向心力。鼓励学生在党课学习后,在个人社交账号以图文形式分享主题视频、主题党课的观看学习情况、课后个人思考,有效拓展思想引领的新媒体阵地,目前支部成员个人微分享内容点击和点赞量达2万次以上。鼓励大家在疫情期间通过手绘作品展览等形式展现新时代大学生风采,其中16份优秀作品在学院公众号中展览发布,并以“新青年表情包”的形式通过学员间日常分享传播青年人珍惜韶华、不负青春的正能量,形成独特的党建学习风景线。
(四)打造微矩阵——布局思想引领全媒体矩阵
从新媒体的横向广度和纵向深度布局思想引领全媒体矩阵。通过QQ群、公众号、学院官微专栏、外宣阵地横向打造党建思想引领全媒体矩阵。其中,支部成员带头制作手绘动画版学院招生宣传视频——《风景园林修仙录》,先后在新华网、人民日报客户端、百度、网易、凤凰网等新媒体平台上播放,获得人民日报等媒体转发,上线48小时浏览量突破100万,有效提高了学院知名度。深耕官方微信“微党课·微团课”展播平台,围绕川农大抗击疫情、川农大精神等专题展开时政、党史校史等方面的深度学习,累计浏览量3000余次。
(五)开展微学习——抢占碎片化时间阵地
利用寒假时间,在QQ社群开展以“品‘习’语金句,感‘声’入人心”为主题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实践学习活动。活动中,同志们认真学习、认真笔记,将微党课所学,课后所感,融入网下生活,增强心得体验,践行知行合一。同时录制63条阅读音频,上传至荔枝FM平台订阅号中,累计时长147分钟,供其他同学利用碎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六)做好微践行——夯实第二课堂实践育人阵地
近年来,支部党员积极参与公学术科研、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项目30余项,其中绵阳市经开区芦苇科技公园方案设计、稻城亚丁桃花山谷项目、彭州市磁峰镇岷江蓝雪花种植推广等项目逐一落地。积极参与双创和各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100余次,2021年暑假,支部紧密借助新媒体的号召力、宣传力、影响力,以点辐射面,“线上+线下”双举并行开展河南抗洪救灾募捐义卖活动,筹得4500元支援灾区建设。
三、工作启示
党建工作不仅有“严”值,也可以有“颜”值;党建工作不仅有高大上,也有“小清新”;党建工作不仅有抽象的理论知识,也可以有生动鲜活的案例事例——我们的体会是:这一切源于将党建工作传统优势和新媒体新技术结合起来,紧密结合工作对象的身心特点,把握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
“六微六阵地工作法”开展以来,支部党员学习积极性更高、学校效果更好;部分做法在全院党支部积极推广以后也取得了匪巢的成效,得到国家级和省级媒体报道;近年来,支部成员在学术科研、乡村振兴、社会经济建设等获校级以上奖励60余项(次),开展科研项目30余项,获创青春省级金奖1项,省级及以上风景园林设计竞赛奖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所在支部被评为学校研究生样板支部。